国庆长假结束了哪儿也没去?
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头疼?
别着急,小U带你走进
本次展览呈现明朝服饰的端庄仪态与宏美气度。展品来自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的收藏。展览分为垂衣天下治、华锦庆嘉时、香霭入长裾三个单元,分别展示明代官员服饰、嘉礼服饰和日常起居服饰,从礼仪文化、织绣技术、服饰多样化发展等角度,介绍明代服饰的制作与文化内涵。
除了古代文物,展览还结合当下流行的中国色、创新面料与工艺,展示服饰美学方面的当代设计作品,让观者感受到传统服饰文化的活化应用与创新发展。下面小U就带你走进本次展览。
01
明代官员服饰
明代官员服饰,是明代服饰文化体系中“礼”文化的典型代表,它上承汉、唐、宋、元服饰的基本形制,又因时而变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,突出了贵贱有别、上下有等的特点。明代官员服饰主要包括文武官员朝服、祭服、公服、常服、忠静冠服和命妇服饰。
▼ 朝服-上衣
朝服是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,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。《明会典》载,凡大祀、庆成、正旦、冬至、圣节及颁降、开读、诏敕、进表、传制时,官员穿朝服。山东博物馆收藏了一套现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,这也是一千八百年朝服历史上唯一可确定的实物。
▼ 公服-大红素纱袍
明代规定在京文武官员每日早朝奏事及侍班、谢恩、见辞之时穿公服,在外文武官员每日清早公座时穿公服。后来在京文武官员只在朔望日具公服朝参,外任官则初莅任望阙谢恩时穿公服。
▼ 精品文物-常服-蓝色暗花纱贴里
明代文武官员在常朝、视事时穿常服,包括乌纱帽、圆领、褡护、贴里、革带、靴等。
▼ 精品文物-命妇常服-绿色素纱女袍
命妇常服。圆领、大襟右衽、宽袖,左右两侧开衩,下摆前短后长,后片底摆边角向外对折再向后折返钉缝于衣身上。此袍前胸后背留有缀方补痕迹。
02
嘉礼服饰
明代,吉服还未被纳入冠服制度中,但在各类典章政书、文学作品中却被屡屡提及,多用于时令节日、寿诞、筵宴、婚礼等吉庆场合。吉服式样繁多,有圆领、直身、道袍、曳撒、贴里、袄裙等;用色明朗,多用大红等喜庆色彩;纹饰繁缛,常采用吉祥图案或应景题材,文化意蕴深厚;工艺精湛,大量运用妆花、织金、刺绣等技艺,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▼ 精品文物-香色麻飞鱼贴里
云肩、袖襕、膝襕是明代最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。前胸、后背及两肩处装饰柿蒂形“云肩”,左右肩部至袖端装饰“袖襕”,前后襟下摆处装饰“膝襕”。
▼ 蓝色麒麟方补妆花锻女短袄
上身穿袄衫,下身着裙,分作两截,这种着装方式古人称之为“袄裙”。袄或缀补,或饰云肩袖襕,款式有长有短,领式有交领、圆领、竖领、方领之分;裙主要为马面裙,饰有裙襕。
03
香霭入长裾
日常起居服饰
在各种礼仪场合之外,是款式极为丰富的日常起居服饰,这类服饰淡化身份等差,追求流行风尚。明前期较为简洁,中后期经济繁荣促使人们审美观念趋向多元,服饰款式日趋繁多。
▼ 本色葛炮
▼ 蓝色暗花纱袍
男装款式主要有道袍、直身、贴里、曳撒、褡护、襕衫等,女装款式则以衫、袄、裙、比甲等为主。
04
知来处,明去处
日常起居服饰
除了古代文物,展览还结合当下流行的中国色、创新面料与工艺,展示服饰美学方面的当代设计作品,让观者感受到传统服饰文化的活化应用与创新发展。这一独特的“展中展”,表达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当代活化与应用的更多可能性。
展览的第四部分“知来处,明去处”是本次展览的一个特色。将传统的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,制作出基于明代服饰的创新设计、符合当代审美的服装,将古代和现代,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在一起,进行一次跨越700年的服饰美学新连接。
这是一个展示创新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展览,博物馆不仅仅要展示那些固态文物的魅力,同时也要展示活态的、当代时尚的美。
05
学术科研
明代服饰文献记载
关于明代服饰的文献记载,《明实录》《明会典》《明史·舆服志》《明集礼》等官方典籍;明王圻和王思义编撰《三才图会》、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》、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、刘若愚《酌中志》、无名氏《天水冰山录》等文人墨客对服饰的客观描写面貌的呈现以及《金瓶梅词话》《三言二拍》等明清文学作品中服饰面貌的呈现,为明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非常真实宝贵的资料。
纺织品的保存和保护在文物保护中一直是一个难题,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在这方面领先全国,成果在这个展览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。此次展览是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展览,涵盖了对古代礼制和服饰文化的研究,对于古代纺织技术和服饰工艺的研究,以及对孔子历史和文化的研究。